计算机学院记者团讯(通讯员 宋佩琪 孟圣嘉 田俊楠 刘峻滔 编辑 欧阳嘉蕙 陈雯潓 李逸飞)10月15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第六期“南湖论坛”在南湖综合楼一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期论坛特邀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科技部重点专项评审专家熊伟成博士担任主讲嘉宾,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崔建群教授主持本次论坛。

熊伟成以“光通信的历史发展”为主题展开深度分享。他首先明确了光纤通信的核心定义,并通过与铜缆的对比,系统阐述了光纤在传输距离、抗干扰能力、重量及材料来源等方面的显著优势。随后,他重点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演进的三条主线:传输带宽与容量的持续提升、业务承载效率的不断优化,以及网络效率与灵活性的逐步增强。

针对制约光传输速率和距离的传输损耗、色散、非线性三大关键因素,他逐一拆解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案:通过增加入纤功率与光放大技术克服传输损耗,采用色散补偿技术降低色散影响,借助高阶调制、相干接收、DSP处理等技术减少非线性干扰。他强调,光纤通信历经50余年的发展,虽在传输速度、容量及距离上实现较大提升,但传输损耗、色散和非线性问题依然需要持续关注与解决。

在业务承载效率维度,熊伟成梳理了从PDH、SDH、PTN、OTN到新一代FG-OTN的技术迭代路径,指出新一代技术既支持小颗粒灵活接入,又能适配大带宽需求,正不断满足语音、数据、多媒体、存储、高清等多元化业务的承载需求。最后,熊伟成展望了光通信的未来,期待光网络由静态向动态、软件可定义、虚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本期论坛系统回顾了光通信领域五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熊伟成博士对传输核心技术的深入解析,以及对光网络智能化前景的前瞻性展望,不仅为在场师生构建了清晰的技术演进框架,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通信前沿技术的探索热情。
审核:肖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