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计算机学院记者团讯(通讯员 王玉琴 杨琪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入了解特殊教育领域教育现状,7月10日,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红色之旅研学团(以下简称“实践队”)在学院2021级本科生辅导员董明月的带领下,到达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对华师优秀校友李桢进行采访。

实践队成员首先就李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李桢自201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教育专业。大学时期,他多次获得全国舞蹈大赛金奖,毕业后收到湖北省歌舞团、湖北省职业艺术学校等多个单位的邀请函。然而他却因为一次实习的契机,毅然决定扎根聋哑学校,并从教至今。工作12年来,李桢带领学校艺术团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1个,并有70余名学生凭借特长加分考入理想的大学。2018年,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啦啦操公开赛上,他带领的队伍勇夺高中组集体花球和双人花球两项世界冠军。2022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冬残奥圆舞曲》在北京“鸟巢”上演,李桢用手语指挥了这场艺术盛宴。

图1:李桢老师受访照片

接着,实践队就李桢投身特殊教育的原因进行提问。他表示,自己并非特殊教育专业出身,接触到这一领域完全是一个偶然。但孩子们对于舞蹈的热爱以及根植于华师人心中的奉献情怀让他选择留下,他想帮助孩子们圆梦。在谈及大学教育经历时,李桢提及,过硬的专业本领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石。

李桢的从教经历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缺少翻译老师,自己又并非专业出身,开始执教时遇到了很大阻力。他表示,最大的困难便是知识的传授,由于不会手语,开始只能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效率极低。“我并不是专业从事特殊教育的,刚来的时候不会手语,无法与孩子们进行沟通。那时候也想过放弃,感觉好难。”李桢如是说。后来通过摸索,李桢自学了手语,并逐渐融入到了孩子们中。

图2:李桢老师现场手语教学

谈及如何在无声的情况下传授音乐节奏、如何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情操、舞蹈对于聋哑学生的意义等方面,李桢坦言,聋哑孩子确实需要更长的学习时间,这也意味着老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尤其需要耐心,有时一套舞步需要长达半年的准备时间。在美育培养方面,李桢也有独到见解——他认为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美的熏陶,舞蹈对于聋哑孩子而言,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自己所获的荣誉,李桢认为他只是尽到了应尽的责任,荣誉都是孩子们带给他的,是孩子们成就了他。实践队成员就青年教师如何走上未来教育岗位向李桢求教。他恳切寄语后辈:不要轻言你在为谁付出和牺牲,其实所有的付出和牺牲最终的受益人都是自己。最后,李桢为华师百廿校庆送上祝福。

图3:实践队留影

无声育人,无悔青春。李桢在聋哑孩子无声的世界里奏响音乐的华章,让他们能够自由舞动,实现梦想。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红色之旅研学团将铭记优秀校友李桢的建议与寄语,传承华师精神,弘扬华师大爱,将所学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形势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审读人 | 郭京蕾

上一条:计科先锋 强国逐梦|实践团走访华为鲲鹏创新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

下一条:计科先锋 强国逐梦 | 走进民族软件企业:实践团赴金山办公交流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