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5月9日下午,计算机学院第三届“南湖学子论坛”在南湖综合楼 7119 会议室顺利举行。副院长崔建群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胡珀教授、软件工程系主任莫然副教授等教师出席本次会议,2024级、2023级研究生齐聚一堂共赴年度学术盛宴。论坛以“求实创新、交流共进”为宗旨,旨在进一步浓厚学院学术氛围,搭建青年学子展示与碰撞思想的高水平平台。

崔建群副院长在致辞中对论坛的连续举办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三年来“南湖学子论坛”坚持质量导向、精品导向,为研究生提供了难得的舞台,也为学院打造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科研生态夯实了基础。她鼓励同学们勇于提出前沿问题,敢于跨学科交叉合作,在交流中发现灵感、在讨论中迸发创新。

论坛的上半场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系主任胡珀教授主持。报告人2023级硕士研究生肖俊豪汇报的论文是发表在ICASSP 2024 (CCF-B)的“RecNet: Optimization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 in Retail Scenarios Based on View Rectification”和发表在CogSci 2024(CCF B)的“GIBRNet: A Multimodal Spatio temporal Reasoning Network Integrating Emotion, Gaze, and Position for Gaze Interaction Behavior Recognition”。其中RecNet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角校正的零售场景密集目标检测优化方法。GIBRNet提出了一种融合情绪、注视和位置信息的多模态时空推理网络,用于视线交互行为识别。

报告人2023级硕士研究生孔雯汇报的论文是发表在BIBM 2024(CCFB)的“A Dual-Modal Contrastiv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Antimicrobial Peptides Classification”。该工作提出了多视角数据处理模块,然后通过Transformer模型和序列模态间对比学习集成序列特征,运用GATV2和结构模态间构建多肽的结构信息网络,再采用双模态模态间框架对比学习达到了模态对齐的效果。

报告人2023级硕士研究生吕文杰汇报的论文是发表在武汉大学学报(北大中文核心、CSCD)的“基于LBGAT的汉语句子自动切分”。该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LBGAT(LERT-BiGRU-Attention-TextCNN)模型,通过识别小句复合体中的最小自足话题结构,进而实现对汉语句子自动切分。

论坛的下半场由软件工程系主任莫然副教授主持。报告人2022级硕士研究生周贤龙汇报的论文是发表在Euro-Par 2024(CCFB)的“Accelerating Stencil Computation with 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 Using GPU”。该工作提出了两种适合GPU平台的FHE模板计算优化算法:矩阵重叠处理(MOP)和矩阵定点处理(MFP)。MOP将输入矩阵划分为多个切片,然后对位于不同切片但相同位置的元素进行加密,将其转换为单个密文,随后使用相同的模式进行处理;MFP直接将相邻元素加密成密文,存储在一个表中,由GPU并行处理。

报告人2023级硕士研究生尹蜜汇报的论文是发表在BIBM 2024(CCFB)的“Human-Machine Integration to Enhance Clinical Typing and Fine-Grained Interpretation of Cervical OCT Images”。该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监督聚类方法,通过人机结合寻找宫颈OCT图像的细粒度分型,进一步增强宫预OCT图像临床判读的可解释性。

在自由提问环节,老师们对每位同学的选题价值、方法创新与应用前景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进一步完善研究思路、拓宽交叉合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同学们也对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报告人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论坛最后,崔建群教授代表学院感谢全体报告人、评议专家与参会同学的积极投入。她表示,学院将继续深化论坛品牌建设,引入更多国际化资源与多学科议题,鼓励同学们在“南湖学子论坛”这一舞台上展示青春风采、共筑科研梦想。

至此,第三届“南湖学子论坛”圆满落下帷幕。三年耕耘,花开有声;南湖学子将怀揣热忱与执着,在科学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

上一条: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2021级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顺利完成

下一条:巧手制香囊,古韵传温情:立夏香囊DIY活动顺利举办